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台灣農產品低價省思

近期香蕉、鳯梨、火龍果經報導得知爆跌,但奇怪的是到哪裏才能買到報導的價格?農民是真的賣不到好價錢,消費者也沒能買得到那麼便宜的價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錢大家都想賺,農民也想要種植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看到什麼農作物價高就跟著一窩蜂的種,也許可搶到幾年的高價,一旦產量大於供給時又一下子暴跌,就這樣產銷陷入惡性循環,正視這樣的循環是存在的,然後再思考要怎麼救?人性本如此:賺到錢就自豪自己眼光獨到,當產物爆跌時就怪政府沒有作為?!

我思......近幾年政府一直鼓勵青年返鄉務農,因此有些青年投入農、漁產業,但臺灣2300萬人口,隨著人口結構日益老化,加上少子化國內市場對農、漁產品的消化能力可說是越來越弱,如果不積極開拓國外出口市場,如何能平穩臺灣農業產銷?這些青農生產的農漁產品要賣給誰?
如果沒有改善的建議、方法,與其一昧怪政府沒有輔導這會進步嗎?如果用抗議的手段會使農產品賣得更高價,或使政府更積極的處理現在的問題?這種解決的方法就像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概念,政府為了讓孩子不吵鬧就給予補助,解決眼前這一批吵鬧的孩子,但解決得了臺灣長期惡性循環的問題嗎?

建議政府輔導青農將農產品外銷,我也知道政府早就在做了,只是不進則退,外銷的市場節節敗退,顯示出我們太安逸了,未跟著上世界腳步,郤又一直以為我們很好,殊不知他國早已超越我國太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