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烘出吳寶春也著迷的柴燒龍眼



烘焙龍眼時,李清祥每天定時上下翻動,讓每顆龍眼都能「吃到火」(均勻受熱),一年生計都在此。(本刊資料照片,攝影:湯興漢)

立秋過後,進入台南東山鄉南溪村,都會聞到淡淡柴烘伴著龍眼乾的香氣,因為當地保留有一百四十多座土窯,而其中編號第9號土窯的主人李清祥就在此為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師傅烘出酒釀桂圓麵包所需要的祕密食材。

李清祥說:「柴烘是阮祖先留下保留食物的好方法,古早人烘好龍眼,就是天然的蜜餞,再放入陶罐密封,放二年還很好吃,但機器焙的就放不了那麼久。」



他也指出,土地是阿祖所留,倚著山坡興建,就是天然的窯洞,「阮阿公李萬貴過去是用扁擔,將龍眼從上坡果園擔下來,有了牛車,再走牛車路載下來,不像現在有搬運機,一次能載三百斤。」

為了照顧龍眼,李清祥和其他窯主一樣,都是早上採果、晚上睡在土寮旁巡寮顧火,「龍眼入焙灶之後,絕對不能熄火,火也不能太旺,會燒焦。」

如此烘出的龍眼乾入口不甜,嚼後的甜味反而在嘴裡濃得化不開,愈嚼愈香甜。他透露:「連出去比賽的世界冠軍(指吳寶春師傅),都是向我買的。」

「咱的社會就是士農工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文建會將東山土窯列為文化資產,永遠保留土窯烘焙龍眼的文化。」他不厭其煩在農忙時接待遊客,就是將希望寄諸土窯,盼政府和民眾重視,未來不用擔心式微、費工的土窯後繼無人。(撰文:財經人物組)



土窯柴燒烘出的龍眼現已越來越少見,風味和以柴油做燃料烘出的產品有極大不同。(本刊資料照片,攝影:湯興漢)

儘管已經柴燒烘幾十年,但台南東山鄉南溪村的李清祥在燃柴時,依舊會被燻得眼淚直流。他說:「一般木柴燃燒時沒有火芽仔(火苗),阮用龍眼木材卡硬心,熱度持續,烘起來龍眼肉帶著柴香。」這也是他烘的龍眼能受到吳寶春青睞的原因之一。

李清祥匐彎著腰用焙骨翻動龍眼說:「焙火時要分層翻,翻一次要一小時。古早人卡骨力(勤勞),一天翻二次,現在人卡懶惰,但一天翻一次就累死了,但讓龍眼均勻受熱就可以。」

「阮用『柴』焙的龍眼乾,和用『柴油』作燃料的烘焙機乾燥的龍眼乾,一看就知道不同,柴焙的外觀看起來卡深咖啡色,柴油焙的還是土黃色,差一字就差很多。阮柴焙的吃起來帶著柴火薰烤的香氣,一呷就知。」李清祥使用的是自種的龍眼,品種是更具甜味的蘆藤種,香氣較一般更勝一籌。

至於剝龍眼也有方法,李清祥常和太太、女兒、孫子三代,圍著微溫的炭火盆剝龍眼肉,李清祥解釋:「龍眼燒燒,卡撐(指末端)才會開。這炭火盆昨晚用火苗燒熱龍眼殼,經過一夜降溫,今天才好趁著餘溫加熱龍眼乾來剝肉。」果真,他俐落地從龍眼乾尾端一剝,果肉就像盛開花朵,與龍眼核分離。(撰文:財經人物組)

文圖引用處:壹週刊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business/20151004/273662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