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類尼古丁農藥殺蟲劑對蜜蜂行為的影響

無聲的緊急警報


可點相片變大




蜜蜂大量死亡原因有解。台大組成跨領域研究小組歷經7年研究,終於破解蜜蜂大量死亡之謎。研究團隊發現,類尼古丁的農藥殺蟲劑益達胺,會造成工蜂中毒後沒有能力飛回;進一步追蹤發現,即使幼蜂是受到低劑量的農藥汙染,幼蜂中毒後雖然仍能順利長大,卻會喪失學習記憶能力,不僅變笨、不會採蜜,也飛不回來,最後導致整個蜂群生態崩壞。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益達胺是一種水溶性、系統性的農藥;經過實驗發現,一般蜜蜂採蜜後300秒內會飛回蜂巢,但餵食含有40ppb的益達胺糖水的蜜蜂,卻停下來不飛了,且用觸角不斷搔眼睛,似乎非常不舒服,但一段時間後又會飛回蜂巢;國外的許多研究也顯示,超過40ppb的益達胺就會使得蜜蜂不正常採蜜,劑量越高,中毒的蜜蜂越多,整個蜂群消失的數量也越多。

進一步研究發現,若把益達胺的劑量調高為2000ppb,幼蜂依舊活得很好,包括封蓋率、化蛹率、羽化率等,都不受農藥影響;但蜜蜂幼蟲僅只受到10ppb低劑量益達胺污染,等蜜蜂長大後,竟然失去學習能力,記不得如何採蜜,也飛不回來,也就是「變笨了」。

楊恩誠說,即使是低劑量的農藥,也會使得蜜蜂失去學習記憶的能力,進一步會造成整個蜂群的崩壞,因此,未來仍需跨領域合作,台大生機系用雷射刺青結合影像辨識系統,追蹤觀察蜜蜂活動,同時用紅外線監控蜂群;而電機系用雷達了解蜜蜂行為,從蜂巢內外掌握蜜蜂行蹤。



楊恩誠表示,除了益達胺以外,只要和蜂群採集行為有關的各項農藥都可能導致蜂群中毒。1980年代益達胺被認為是安全的農藥,對哺乳類動物無害,但對於甲殼類、無脊椎動物會造成神經傳導問題,也會破壞免疫系統。


台灣的蜂蜜產值高達23億元,有40多種作物仰賴蜜蜂授粉,而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作物仰賴蜜蜂授粉,台大的研究突破,領先國際其他的蜜蜂研究團隊,有助未來解開蜜蜂大量死亡之謎。

閱報秘書/「益達胺」是什麼?
益達胺是一種水溶性、系統性的類尼古丁農藥,作用在神經系統,一般用於除蟲。包括水稻田、果樹、蔬菜都可合法使用,部分貓狗身上除蟲也可用。
1980年代被認為是安全的農藥,對哺乳類的神經系統影響小,但對甲殼類、無脊椎昆蟲影響大,不僅會影響其神經傳導,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因懷疑益達胺與蜜蜂消失有關,歐盟從去年起,暫停使用2年。



全文網址: 蜜蜂大量死亡之謎…農藥害牠變笨 | 生活新聞 | 生活消費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1/8611778.shtml#ixzz2zQNxQmC3
Power By udn.com 

引用處: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LIFE/LIF1/8611778.shtml

今天看了公視「蜂狂」和最近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楊教授恩誠所做的研究報告是一樣的,可見我們以為低劑量的益達胺不會對人類有影響,我們看不到它對我們的影響,但蜜蜂郤用它的生命來對我們警示!

公視國際團隊以全球蜜蜂族群面臨威脅為開端,歷時兩年製作『蜂狂』,希望能透過不同的­角度出發,拍攝團隊橫跨台灣、美國兩地,採訪不同科學家、蜂農,要看農藥如何全面性侵­占我們的生活。
影片引用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3vCRPmUo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